成果花絮
行過黑暗之路
行過黑暗之路

實施學校
臺北市立關渡國民中學教學對象
國中一年級, 國中二年級授課教師
從色彩情感到實踐,看藝術如何介入社會行動
課程旨在聚焦人權教育及色彩感覺的表達,第一階段,從表演藝術課的身體經驗出發,以國家人權博物館教具建構白色恐怖時期之沉浸式體驗,使學生感受國家威權統治下身心被囚禁、失去自由的感受,及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的傷害。再以文句記錄下沉浸式體驗的五感與情緒,運用「紅花卡」的視覺圖像和「ECCO卡」的抽象色彩,連結個人內心狀態表達情緒感受。進一步閱讀安妮新聞文章,側重當代人權議題,思索、討論歸納保障人權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對民主、人權價值的多元思考與視野,找到自己想為台灣社會發聲的議題。
第二階段,以視覺藝術課的色彩感覺出發,學生以平板在校園進行「色彩採集」,探索具象的自然物與人造物色彩,練習對應成抽象的情緒感知,將第一階段感官體驗的文字記錄和卡牌色彩,呈現色彩對應習作。第三階段,以社會參與的藝術實踐為核心,回溯白色恐怖時期至當代的藝術作品,藝術如何抒發個人感受更作為回應時代介入社會的「行動」與「實踐」,對應《世界人權宣言》及怪《咖系列紀錄片》,加深學生對人權議題的關注及思辨,導向因為「在乎」所以必須「行動」。最後,將「內在情緒感覺」的色彩習作拆解與重置,與個人選定的議題產生關聯,致敬往昔至今的人權發展歷程,了解人權需經過爭取與努力才能擁有,統合創作成情緒載體之色彩作品。課程名稱取作「獻給明日的( )」,正是同學的作品名稱,括弧的填空為同學各自表述,觸及最關心的人權議題並填入相關詞彙,如「自由」、「民主」、「平等」、「希望」、「自主」等,最後將作品裝置在校園中,共創對於人權的期盼與許諾,並珍視及維護人權。
使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