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本書面向青少年朋友介紹,何謂轉型正義、戰後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概況、白色恐怖相關重要法令、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等過程。
其他教具
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學生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犯遭受的不當處置。
人權歷史的複雜性,不只在於「白色恐怖時期」,所以我們透過「聆聽與發聲」,針對台北西門町的「東本願寺」深入探究,除了揭露它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偵訊功能外,更回溯它在日治時期的生活樣貌,以討論不同體制下空間與個人的轉變。
首先,將播放「故事廣播劇」,讓學生感受二戰前後的事件與心境,再透過「情境影片」,具體想像東本願寺的空間配置。接著,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學生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犯遭受的不當處置。
希望能藉此培養學生對「體制」的敏感度,進而反思歷史與現代、國家與公民間的關係。
以何惠里為主角的兩部廣播劇:殖民母國的戰爭、「祖國」的白色恐怖。惠里的故事將反映日治時期至戰後,東本願寺的轉變。
呈現東本願寺單人牢房、多人牢房的情境影片。
錄製廣播劇前的基礎聲音教學影片,邀請學習者一起練習音量變化、語速變化、情緒表達等聲音表現。
改編自政治受難者李鎮洲、許朝卿、盧兆麟、陳英泰、張常美口述歷史的7套劇本,呈現他們在東本願寺的經歷。
搭配7套人物劇本的音效,供學生錄製廣播劇使用。
台灣百合是白色恐怖受難紀念常見意象。本款教具提供每位學生1件百合花造型徽章,讓老師指派廣播劇錄製任務時,先請學生佩戴,營造儀式感,引導學生以更嚴肅的心情執行任務。
提供七款信封袋,供教學者事先將各款人物劇本、學習單等資料放入信封袋發放給學生。
提供2支廣播劇、2支東本願寺押房影片、4支聲音教學影片、7套人物劇本、7套人物劇本錄製音效、教學投影片、教學手冊及參考學習單。
東本願寺——日治時期新建的佛寺,戰後被保安處改作關押訊問被捕政治犯的空間。我們可以運用本款教具箱提供的兩段廣播劇:殖民母國的戰爭、「祖國」的白色恐怖,邀請學生跟著故事主角何惠里,穿越時空來到1940年代的東本願寺一帶,看見東本願寺在戰爭前後的變化,同時看見何家如何遭受戰爭、白色恐怖影響,甚至惠里在廣播劇的結尾被捕,送往東本願寺,為學生接下來的體驗埋下伏筆。
究竟被送至東本願寺的人會面臨什麼處境?我們可以運用「東本願寺押房影片」,讓學生建立對東本願寺內部空間的初步印象。接著邀請學生別上「徽章」,閱讀改編自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的「人物劇本」,共同透過人物故事理解東本願寺裡發生的事,並合作錄製長約3-5分鐘的廣播劇。
「聲音教學影片」提供基礎聲音練習,可作為學生的聲音暖身運動。部分「人物劇本」標示的情境音效有另外提供電子檔供學生使用,讓學生更聚焦在理解角色、揣摩其心境。透過廣播劇錄製任務體驗,學生將運用聲音詮釋他們對於人物處境、整體事件的理解。
我們可以邀請學生分享錄製成果,並介紹主角生平,藉此讓所有學生看見政治犯的多重樣貌。接著可以由淺而深,先針對劇情,就政治犯被關押訊問的經驗、被出賣的心境、執法者的手段等面向進行討論;再依學生的先備知識,延伸討論的面向,如:性別、法律、國家認同、轉型正義等議題。
本書面向青少年朋友介紹,何謂轉型正義、戰後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概況、白色恐怖相關重要法令、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等過程。
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200書籍中,精選47篇作品,43位作者,近90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春山出版社合作,由二位主編選出30位作者,發表時間自1948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2017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實施學校: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的老師將「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用於大學的課程之中,並利用三堂課程帶領20名學生從聲音重返當時的歷史。
實施學校:彰化縣秀水高工
秀水高工的老師運用3堂課,帶著高三學生操作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教具箱。
實施學校:新北市竹圍高中
竹圍高中老師將教具箱用於媒體識讀的高一多元選修中,老師安排了五週次的課程請同學完成試聽廣播劇、分工、讀劇、深入認識角色以及錄音等工作。
實施學校:新北市時雨高中
時雨高中的老師運用了四節課,將「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用於高一的兩個班級中。
實施學校:桃園市新屋高中
新屋高中的老師從以往操作「尋人啟事」教具箱的經驗,擷取適合操作的人物故事,納入「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教具箱課程。
實施學校:臺中市豐原高中
豐原高中的老師以2-3節課將「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用於七個不同班級中,並橫跨了三個不同年級,但主要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老師將高一的課程安排在第二次期中考結束後,因爲學生已有白色恐怖時期的相關背景知識,能更好的進入狀況。
實施學校:臺中市臺中女中
臺中女中的公民老師將教具箱融入公民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
實施學校:彰化縣北斗家商
北斗家商的老師運用三節課,帶廣告設計科的學生錄製廣播劇,並將廣播劇劇本轉化為小組創作。
實施學校:宜蘭縣慧燈中學
高中組的課程,也能用在國中階段!慧燈中學的老師運用「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教具箱,結合七年級、高中一年級的歷史課與公民課,透過錄製廣播劇活動,帶學生認識臺灣的威權歷史。
實施學校:新北市青山國中
青山國中的老師將九年級的彈性課程發展成跨領域課程,結合表演藝術與生活科技操作「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並延伸教具箱所產出的廣播劇錄製成果,帶學生進行「人權音樂盒」的創作。
實施學校:臺中市臺中女中
臺中女中的公民老師將教具箱融入公民課,操作兩堂老師自己也難忘的廣播劇課程。
實施學校:臺南市興國高中
被疫情打亂的學校課程,教具箱有沒有可能轉換成線上來操作?興國高中的國文老師運用多元選修課,帶學生戲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