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具

#聲音扮演

穿越時空找回他們的聲音

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學生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犯遭受的不當處置。

教具設計

人權歷史的複雜性,不只在於「白色恐怖時期」,所以我們透過「聆聽與發聲」,針對台北西門町的「東本願寺」深入探究,除了揭露它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偵訊功能外,更回溯它在日治時期的生活樣貌,以討論不同體制下空間與個人的轉變。

首先,將播放「故事廣播劇」,讓學生感受二戰前後的事件與心境,再透過「情境影片」,具體想像東本願寺的空間配置。接著,以「劇本、聲音練習影片、音效素材」進行讀劇演出,使學生在揣摩角色時,更加同理政治犯遭受的不當處置。

希望能藉此培養學生對「體制」的敏感度,進而反思歷史與現代、國家與公民間的關係。

創作者
雪克
共備教師
杜可瑜
葉桑如
創作者
雪克
共備教師
杜可瑜
葉桑如

教具介紹

設計概念圖片
  • 廣播劇 x 2
  • 東本願寺押房影片 x 2
  • 聲音教學影片 x 4
  • 人物劇本 x 7
  • 人物劇本錄製音效 x 7
  • 廣播劇錄製任務徽章 x 50
  • 人物劇本信封袋 x 7
  • 教學資源USB x 1

廣播劇

以何惠里為主角的兩部廣播劇:殖民母國的戰爭、「祖國」的白色恐怖。惠里的故事將反映日治時期至戰後,東本願寺的轉變。

about this pic

東本願寺押房影片

呈現東本願寺單人牢房、多人牢房的情境影片。

about this pic

聲音教學影片

錄製廣播劇前的基礎聲音教學影片,邀請學習者一起練習音量變化、語速變化、情緒表達等聲音表現。

about this pic

人物劇本

改編自政治受難者李鎮洲、許朝卿、盧兆麟、陳英泰、張常美口述歷史的7套劇本,呈現他們在東本願寺的經歷。

about this pic

人物劇本錄製音效

搭配7套人物劇本的音效,供學生錄製廣播劇使用。

about this pic

廣播劇錄製任務徽章

台灣百合是白色恐怖受難紀念常見意象。本款教具提供每位學生1件百合花造型徽章,讓老師指派廣播劇錄製任務時,先請學生佩戴,營造儀式感,引導學生以更嚴肅的心情執行任務。

about this pic

人物劇本信封袋

提供七款信封袋,供教學者事先將各款人物劇本、學習單等資料放入信封袋發放給學生。

about this pic

教學資源USB

提供2支廣播劇、2支東本願寺押房影片、4支聲音教學影片、7套人物劇本、7套人物劇本錄製音效、教學投影片、教學手冊及參考學習單。

about this pic

教具使用

靠近

透過何惠里走近東本願寺

東本願寺——日治時期新建的佛寺,戰後被保安處改作關押訊問被捕政治犯的空間。我們可以運用本款教具箱提供的兩段廣播劇:殖民母國的戰爭、「祖國」的白色恐怖,邀請學生跟著故事主角何惠里,穿越時空來到1940年代的東本願寺一帶,看見東本願寺在戰爭前後的變化,同時看見何家如何遭受戰爭、白色恐怖影響,甚至惠里在廣播劇的結尾被捕,送往東本願寺,為學生接下來的體驗埋下伏筆。

體驗

揣摩政治犯處境錄製廣播劇

究竟被送至東本願寺的人會面臨什麼處境?我們可以運用「東本願寺押房影片」,讓學生建立對東本願寺內部空間的初步印象。接著邀請學生別上「徽章」,閱讀改編自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的「人物劇本」,共同透過人物故事理解東本願寺裡發生的事,並合作錄製長約3-5分鐘的廣播劇。
「聲音教學影片」提供基礎聲音練習,可作為學生的聲音暖身運動。部分「人物劇本」標示的情境音效有另外提供電子檔供學生使用,讓學生更聚焦在理解角色、揣摩其心境。透過廣播劇錄製任務體驗,學生將運用聲音詮釋他們對於人物處境、整體事件的理解。

反思

從政治犯遭遇探究延伸議題

我們可以邀請學生分享錄製成果,並介紹主角生平,藉此讓所有學生看見政治犯的多重樣貌。接著可以由淺而深,先針對劇情,就政治犯被關押訊問的經驗、被出賣的心境、執法者的手段等面向進行討論;再依學生的先備知識,延伸討論的面向,如:性別、法律、國家認同、轉型正義等議題。

成果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