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本書面向青少年朋友介紹,何謂轉型正義、戰後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概況、白色恐怖相關重要法令、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等過程。
其他教具
身體記憶,往往比文字學習來得更深刻,因此本教具以「地墊體驗」為核心,讓學生用身體感受關押、審訊、判決的白色恐怖處置流程。
身體記憶,往往比文字學習來得更深刻,因此本教具以「地墊體驗」為核心,讓學生用身體感受關押、審訊、判決的白色恐怖處置流程。
在課程安排上,我們為國/高中開發了不同的課程內容,可跨科協作或單堂使用,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例如以「里民投票單」、「畫作定格演出」等情境,啟動學習興趣,再透過閱讀「受難者證言」,對這段歷史有基礎理解後,才踏上地墊放大感知。
走下地墊後,可善用學習單回顧課程,邀請學生將感受傾注筆尖,透過「藝術創作」或「詩歌填空」動筆實作,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歷史與未來的關聯。
本體驗地墊象徵白色恐怖時期監禁政治犯的空間,可作為回到歷史場景的舞台佈景。
剝奪視覺的塑料眼罩,可以酒精擦拭消毒。
創造疼痛不適感的地墊,可以酒精擦拭消毒。
提供教學投影片、教學手冊(含國、高中組教案)、紙本教材及學習單。
故事,是引發學生好奇,營造共感的良器。我們可以挑選提及不義遺址,或曾描述當事人被捕、偵訊、審判、服刑等經驗的相關散文、小說、當事人或家屬的口述歷史、影像作品等各類文本,作為學生在課堂中閱讀或觀看的素材,建立學生對這段歷史及相關議題的初步認識及印象。
運用身體的行動體驗,有機會創造更深刻的理解與情感。本款教具的核心正是提供能創造多重感官經驗的道具及布景,交由教學者為學生量身打造一趟體驗旅程,引導學生同理人權受到侵害的處境。
我們可以「擁擠地墊」作為舞台,帶學生進入故事情境進行體驗。地墊上的隔間可以是監禁人犯的押房;中央的三個腳印則可以是在歷史現場交會的三個角色。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地墊上體驗被捕入獄被關押的經驗,或是挑選一段三個角色間的對話,讓學生輪流扮演。完全剝奪視覺的「眼罩」,不僅能讓學生更專注於視覺以外的感官,更能帶給學生陌生、不安,甚至是恐懼的感受。「健康步道地墊」則能進一步,有限度地創造疼痛體驗。
惟體驗活動須充分考量學生的身心狀態,並顧及安全性,建議明確界定「進入故事情境/上角」與「離開故事情境/卸角」,並設定學生可選擇中止參與的機制。
體驗活動打開的感受,可以推動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反思或行動。我們可以透過問題討論、文字書寫、肢體表演、藝術創作等形式,協助學生梳理體驗經驗,連結人權議題,討論體驗活動可能回應的人權侵害事件,探究事件成因及影響,或是進行校園推廣小展覽、寫信馬拉松等行動方案。
本書面向青少年朋友介紹,何謂轉型正義、戰後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概況、白色恐怖相關重要法令、從自由民主化到落實轉型正義等過程。
散文選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由小說家胡淑雯、童偉格主編,在超過200書籍中,精選47篇作品,43位作者,近90萬字的規模。散文選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白色恐怖歷史的肌理,區分為繫獄作家、青春、地下黨、女人、身體、特務、島等七大主題,並由研究者逐篇注釋,增強背景理解。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春山出版社合作,由二位主編選出30位作者,發表時間自1948年(吳濁流〈波茨坦科長〉)橫跨到2017年(黃崇凱〈狄克森片語〉),而從卷一起首之作郭松棻〈月印〉,到卷四壓卷之作賴香吟〈暮色將至〉,這些作品使我們得見在戒嚴體制逐步生成、強化與轉變的漫長過程中,臺灣跨越數個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
實施學校:屏東縣立鹽埔國中
鹽埔國中的老師將「行過黑暗之路」融入了表演藝術課中,並讓46位國一學生從表演中深入臺灣的歷史。
實施學校:臺東縣池上國中
池上國中的老師運用兩節八年級的閱讀課,帶學生走一趟行過黑暗之路。
實施學校:桃園市永豐國中
永豐高中國中部的老師一開始先進行了原教案中第二節次的體驗教學,並將文本閱讀和學習單寫作後調,讓學生「行過黑暗之路」後,再將身體的感受和輸入腦內的新知識交互參照。
實施學校:彰化市彰化女中
「課程設計時,有特別留意要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擔任說故事的人。」
實施學校:雲林縣馬光國中
馬光國中的老師將「行過黑暗之路」用於體育班中,帶來了獨特的使用經驗。
實施學校:臺南市長榮中學
臺南長榮中學的老師將教具箱運用在國二學生的一節課程之中。
實施學校:新北市淡江高中
淡江高中的老師們將「行過黑暗之路」運用在兩節次的高一培力課中,並利用白恐文學等素材鋪墊了一系列人權課程,老師們更在未來的學期安排了進階課程,希望學生得以認識口述歷史並學習訪談能力。
實施學校:新北市瑞芳國中
瑞芳國中的老師以「禁書、禁歌議題」為引,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逐步介紹白色恐怖的歷史並走完教具箱的體驗,更將當時頗受關注的中國「白紙運動」作為人民與極權/威權政府對抗的案例,引入共計五節的課堂之中。
實施學校:臺東縣關山國中
關山國中的老師,運用了兩堂社會領域課程,帶著七年級的學生體驗教具箱。
實施學校:臺中市豐原高中
豐原高中的老師以「犯罪」為主軸設計了高二的多元選修「偵探小說與犯罪英文」,其將「行過黑暗之路」融入課程之中,並使用了三節課向來自十五個班級的學生介紹白色恐怖時期不義的司法體制。
實施學校:新竹市立富禮國中
富禮國中的老師運用兩節課,帶九年級的學生操作行過黑暗之路教具箱。
實施學校:臺中市豐原高中
豐原高中的老師運用英文科多元選修課,以「偵探小說與犯罪英文」為主題,帶高二學生操作行過黑暗之路教具箱,從體驗中討論「被定罪者的各種可能性」。
實施學校:臺南市大成國中
大成國中的老師設計4堂課的表演藝術課,將教具箱操作結合時事討論,帶九年級的學生討論過去、現在與未來。
實施學校:桃園市大成國中
大成國中的老師運用七年級的彈性課程,搭配教具箱設計6堂課的系列課程。
實施學校:彰化縣信義國中
信義國中的歷史老師運用暑輔課程,帶七年級、九年級的學生走一趟黑暗之路。
實施學校:高雄市三民家商
三民家商的老師帶領高二的體育班學生,用教具箱體驗黑暗之路,而這堂課,也成為了多數學生在整個學期裡「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
實施學校:台北市復興實中
高中組的課程,也有機會在國中來操作!復興實中的老師自行刪減、調整課程設計,運用九年級的多元選修課操作教具箱。
實施學校:新北市瑞芳國中
瑞芳國中由公民科、表藝科的老師組成共備社群,開設「瑞視全球」彈性課程,帶領九年級學生從瑞芳在地出發,認識臺灣的過去與現在。
實施學校:高雄市中正高中
除了教具箱內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外,有沒有其他也適合融入到課程的延伸素材或讀本呢? 中正高中的公民老師運用公民與社會課,結合了人權議題的相關教學資源,以3堂正課的時間,帶學生走過一趟黑暗之路。
實施學校:嘉義市民生國中
民生國中的地理老師結合彈性課程,共操作6堂課,帶學生思考「恐怖,為什麼需要記憶?」
實施學校:桃園市南崁國中
南崁國中的閱讀、歷史、童軍老師們共組跨科社群,開發屬於他們的「行過黑暗之路」。
實施學校:基隆市明德國中
在人權議題之外,更期待透過教具體驗,拓展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