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具

#時空探索

尋人啟事

「消失的同學們、老師、書店老闆,到底去了哪裡?發生什麼事?」

教具設計

「消失的同學們、老師、書店老闆,到底去了哪裡?發生什麼事?」我們藉由與學校日常有關的50年代真實人物故事,讓學生們對白色恐怖時代產生好奇,進而重建空間記憶。

透過「廣播劇」及「軍法處記憶地圖解讀」,引導學生進入當年政治犯被帶走的流程,理解受難者在空間裡遭受的「不義」處境,最後藉由「空照拼圖」,看見軍法處不復存的現貌。

期待透過聽覺、視覺,建構出過往的情境,並注入空間想像,帶領學生探討負面遺址空間與法制層面的今昔對比,思考這些空間及故事消逝的意義,而其中的傷痛記憶在當代又可以如何被紀念與保存。

創作者
張綺君
周武翰
共備教師
蕭唯善
創作者
張綺君
周武翰
共備教師
蕭唯善

教具介紹

設計概念圖片
  • 軍法處記憶地圖故事箱 x 5
  • 軍法處記憶地圖故事線索包 x 5
  • 軍法處模型照 x 5
  • 軍法處現況空照拼圖 x 5
  • 廣播劇 x 3
  • 教學資源USB x 1

軍法處記憶地圖故事箱

共有5款故事箱。本故事箱以政治犯接受軍法審判時必經的青島東路三號軍法處為主題,分成羈押、出庭、核覆、死刑宣判、身後之路5種處境。
打開故事箱,裏層為1950年代臺北市地圖,標示軍法處鄰近區域。軍法處所在街廓可另外掀起,背面有一段關於該處境的口述歷史,底部則是歷史航照影像。

about this pic

軍法處記憶地圖故事線索包

共有5款故事線索包。每種處境各有1包,每包有6張圖卡,呈現與處境有關的歷史檔案及影像。

about this pic

軍法處模型照

每盒故事箱附有一座青島東路三號模型照,共5座。使用者可從中指認軍法處看守所、法庭等建築空間。

about this pic

軍法處現況空照拼圖

每盒故事箱附有一份青島東路三號現況空拍拼圖,共5份,每份24片。使用者可在箱中拼出該範圍的現況。

about this pic

廣播劇

三支以1950年代消失在校園的女學生黃如櫻的廣播劇,刻畫黃如櫻被捕、家中被憲兵搜索、被訊問的歷程。

about this pic

教學資源USB

提供廣播劇電子檔、教學投影片、教學手冊及參考學習單。

about this pic

教具使用

靠近

透過尋人引發對時代的好奇

一則尋找在校園失蹤學生的尋人啟事,將帶著學生穿越時空,回到1950年代校園尋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故事主角黃如櫻。我們可以運用「廣播劇」,透過聲音建構起如櫻的身影,邀請學生一層層發掘如櫻的遭遇,同時以「如果我是黃如櫻」的提問,帶學生更貼近如櫻的處境。
廣播劇中如櫻在學校被捕、家中被憲兵搜索、被訊問的歷程,更可進一步拿來與今日的行政訴訟程序相比,突顯當時政治案件處置程序對人權的侵害。

體驗

解讀圖卡線索 拼湊政治犯處境

我們跟著如櫻及一起「被失蹤」的同學們、老師、書店老闆,來到1950年代的青島東路三號。當時政治犯被送到這裡羈押、出庭、等候判決。他們的判決需經層層覆核;判決出爐後,判處死刑者在「早點名」被送往刑場,他們的遺體遺物又何去何從?軍法處記憶地圖故事箱提供我們理解政治犯「羈押、出庭、核覆、死刑宣判、身後之路」五個處境的線索。我們可以打開故事箱,立起軍法處模型照,找到青島東路三號的位置,邀請學生解讀線索圖卡,拼湊政治犯在軍法處的處境,討論當中的不義。線索圖卡也可以結合既有影像、文學文本,帶學生對於事件或人物角色進行更深刻的同理共感。

反思

從人權侵害反思當代與未來

曾經發生這些事的軍法處,如今是否留有指認歷史的線索?我們可以從空間的角度出發,邀請學生在地圖箱裡拼出「現況空照拼圖」,看見軍法處不復存的現貌,思考這些空間及故事消逝的意義,甚至採取更積極行動,討論如何在城市空間保存這些歷史記憶,發展成行動方案;或是邀請學生一同挖掘在地案例。

成果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