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具

#闖關挖掘

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透過「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旅程。

教具設計

「小學生需要懂白色恐怖嗎?」但其實未涉入升學與政治的國小階段,對議題的理解反而最純粹,更能觸類旁通,也因此我們營造了「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旅程。

孩子將人手一張「秘密旅程學習單」,跟著政治犯爺爺,來到關押、審判、執刑等空間,從「口述證言、地墊」體驗牢房的擁擠不安、從「罪狀掛牌」認識量刑的荒謬、從「版畫」中看見高壓監控與被遺忘的刑場⋯⋯

希望這趟旅程,能讓孩子對白色恐怖的不當處置有所感受,啟發對人權歷史的學習動機。

創作者
米奇鹿
共備教師
郭希瑜
創作者
米奇鹿
共備教師
郭希瑜

教具介紹

設計概念圖片
  • 地墊 x 3
  • 罪名掛牌 x 36
  • 罪名探照板 x 36
  • 新生訓導處木版畫 x 6
  • 馬場町木版畫 x 6
  • 秘密旅程黑板貼 x 1
  • 不義遺址字卡 x 4
  • 不義遺址現況照片 x 4
  • 教學資源USB x 1

地墊

代表監禁空間的地墊。每張地墊可躺5-6名學生,可輪流使用。

about this pic

罪名掛牌

每個牌子上有政治犯「做過的事」、「罪名」及「罪刑」。
同學每人1個。

about this pic

罪名探照板

用以查看「罪名牌」上「罪名」、「罪刑」的紅色探照板。同學每人1個。

about this pic

新生訓導處木版畫

刻畫政治犯被送至位於綠島的新生訓導處,「自己蓋監獄」、進行「勞動、思想改造」。同學每組1張。

about this pic

馬場町木版畫

刻畫位於台北萬華的馬場町河濱公園,過去曾為政治犯被槍決的刑場,今日是假日親子遊憩地點的今昔對照版畫。同學每組1張。

about this pic

秘密旅程黑板貼

代表政治犯經歷「被捕訊問」、「軍法審判」、「監禁服刑」、「死刑槍決」的流程。

about this pic

不義遺址字卡黑板貼

四個地點名稱:保密局南所/軍法處/新生訓導處/馬場町刑場。

about this pic

不義遺址現況照片黑板貼

四個地點的現況照片。

about this pic

教學資源USB

提供教學手冊及參考學習單。

about this pic

教具使用

靠近

故事營造情境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故事更是帶學生認識困難議題的最佳捷徑。我們可以從當地的政治案件或我們曾經聽過的政治受難者故事,選出一個人物作為串連課程的故事主角。
我們可以運用「秘密旅程黑板貼」,結合故事主角,營造整堂課的故事情境:「這位爺爺/奶奶經歷過一段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旅程」,並預告接下來將跟著故事主角,一起重新走訪他/她想與大家介紹的四個地點。

體驗

教具體驗

故事主角曾經與許多人一起經歷「被捕→受審→服刑」,曾被關押在「保密局南所」、「軍法處」、「新生訓導處」三個地點。
我們可以運用「地墊」、「罪名牌X罪名探照板」、「新生訓導處木版畫」,設計對應這三個地點的體驗活動,透過身體感受、比對罪名、圖像解讀,帶學生體驗政治受難者在這三個階段的處境。
故事主角也曾見證跟他一起關押在軍法處的人,在判決後被移送槍決。我們可以運用「馬場町刑場木版畫」,透過圖像帶學生認識這段過程。
體驗過程建議搭配引導提問,協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這段過程有違人權之處。

反思

學習單綜整

故事主角介紹的四個地點,現在已經看不到當年關押、槍決空間的痕跡。我們可以繼續透過「馬場町刑場木版畫」上所呈現的今昔對比,邀請學生一同討論這些地點承載著哪些應該被記憶的事情,並運用學習單記錄學生的想法。我們也可以設計延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圖畫、戲劇、行動方案等方式,展現他們對這些空間或歷史的反思。

延伸閱讀

成果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