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學校:臺東縣私立育仁高中
理解民主自由需要更多張力,而教具箱可以成為催化劑
育仁高中的老師將教具箱用於國二與高一的輔導課之中,並規劃了兩堂課。
其他教具
透過「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旅程。
「小學生需要懂白色恐怖嗎?」但其實未涉入升學與政治的國小階段,對議題的理解反而最純粹,更能觸類旁通,也因此我們營造了「秘密之旅」的情境,讓孩子從「體驗」或「圖像」中,自己去發現與思索政治犯經歷的黑暗旅程。
孩子將人手一張「秘密旅程學習單」,跟著政治犯爺爺,來到關押、審判、執刑等空間,從「口述證言、地墊」體驗牢房的擁擠不安、從「罪狀掛牌」認識量刑的荒謬、從「版畫」中看見高壓監控與被遺忘的刑場⋯⋯
希望這趟旅程,能讓孩子對白色恐怖的不當處置有所感受,啟發對人權歷史的學習動機。
代表監禁空間的地墊。每張地墊可躺5-6名學生,可輪流使用。
每個牌子上有政治犯「做過的事」、「罪名」及「罪刑」。
同學每人1個。
用以查看「罪名牌」上「罪名」、「罪刑」的紅色探照板。同學每人1個。
刻畫政治犯被送至位於綠島的新生訓導處,「自己蓋監獄」、進行「勞動、思想改造」。同學每組1張。
刻畫位於台北萬華的馬場町河濱公園,過去曾為政治犯被槍決的刑場,今日是假日親子遊憩地點的今昔對照版畫。同學每組1張。
代表政治犯經歷「被捕訊問」、「軍法審判」、「監禁服刑」、「死刑槍決」的流程。
四個地點名稱:保密局南所/軍法處/新生訓導處/馬場町刑場。
四個地點的現況照片。
提供教學手冊及參考學習單。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故事更是帶學生認識困難議題的最佳捷徑。我們可以從當地的政治案件或我們曾經聽過的政治受難者故事,選出一個人物作為串連課程的故事主角。
我們可以運用「秘密旅程黑板貼」,結合故事主角,營造整堂課的故事情境:「這位爺爺/奶奶經歷過一段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旅程」,並預告接下來將跟著故事主角,一起重新走訪他/她想與大家介紹的四個地點。
故事主角曾經與許多人一起經歷「被捕→受審→服刑」,曾被關押在「保密局南所」、「軍法處」、「新生訓導處」三個地點。
我們可以運用「地墊」、「罪名牌X罪名探照板」、「新生訓導處木版畫」,設計對應這三個地點的體驗活動,透過身體感受、比對罪名、圖像解讀,帶學生體驗政治受難者在這三個階段的處境。
故事主角也曾見證跟他一起關押在軍法處的人,在判決後被移送槍決。我們可以運用「馬場町刑場木版畫」,透過圖像帶學生認識這段過程。
體驗過程建議搭配引導提問,協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這段過程有違人權之處。
故事主角介紹的四個地點,現在已經看不到當年關押、槍決空間的痕跡。我們可以繼續透過「馬場町刑場木版畫」上所呈現的今昔對比,邀請學生一同討論這些地點承載著哪些應該被記憶的事情,並運用學習單記錄學生的想法。我們也可以設計延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圖畫、戲劇、行動方案等方式,展現他們對這些空間或歷史的反思。
實施學校:臺東縣私立育仁高中
育仁高中的老師將教具箱用於國二與高一的輔導課之中,並規劃了兩堂課。
實施學校:森林小學
森林小學的老師帶著13位學生,一同踏進了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中。
實施學校:雲林縣草嶺國小
草嶺國小的老師以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教具箱,第一次將人權議題融入五、六年級的國語課。
實施學校:新竹縣文山國小
文山國小的老師將教具箱用於五年級的期末彈性時間中,雖不如原訂的六年級社會課可以延伸有關人權的討論,但仍然讓同學能夠融入其中,並產生有趣的討論。
實施學校:新北市米倉國小
米倉國小的老師帶著班上21名五年級的學生一同進入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實施學校:花蓮縣化仁國中
化仁國中的老師在11個不同班級的閱讀課程中使用了教具箱,而相較於建議的兩節課,老師因為進度緊湊, 所以只能在教具箱上運用一節課。
實施學校:臺中市大明國小
在借用教具箱後,臺中市大明國小的老師給了略帶苦澀的回饋:「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消化許多重要的人權議題與觀念,是操作教具箱時對我最有挑戰的地方。」
實施學校:桃園市南崁國小
南崁國小的老師將「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用於兩個六年級的班級中。
實施學校:新北市國光國小
國光國小的老師運用六年級的綜合課程,操作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實施學校:新北市蘆洲國中
蘆洲國中的老師以國二的兩節彈性課程操作教具箱,在其中融入了地理科的知識與蘆洲在地文史,以在地空間與白色恐怖故事為基礎,讓課程更加完整。
實施學校:桃園市中原國小
中原國小的老師利用兩堂社會課帶班上的學生們進入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老師從先前用過的人權繪本和校內的人權行動展為基礎,搭配教具箱的教案作為教學主軸。
實施學校:南投縣社寮國小
社寮國小的老師運用多元教材,讓六年級學生對人權議題更有感。
實施學校:高雄市鳳山國中
鳳山國中的老師運用彈性課程,搭配教具箱,設計4堂課的體驗課程,帶八年級學生認識二二八事件及威權時期的人權受壓迫處境。
實施學校:臺東縣成功國小
成功國小的老師以「四學」的教學策略,將「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教具箱融入五年級的社會課。
實施學校:臺北市萬福國小
萬福國小的老師運用週三的課後班時間,以一堂課帶五年級的學生操作教具箱。
實施學校:臺北市新生國小
如果課程進度無法扣合威權歷史,還有其他操作教具箱的可能性嗎?
實施學校:屏東縣忠孝國小
從教具箱裡帶學生認識英文單字,教具箱也可以融入英文課。
實施學校:桃園市中原國小
鼓勵學生運用木版畫教具,從人權議題發想美術創作。
實施學校:新北市大埔國小
老師可以依自身的教學條件來彈性操作教具箱,即使只有30分鐘的課程時間,也一樣可以操作!
實施學校:新竹縣新城國小
新城國小的老師運用三堂社會課,帶六年級的學生從教具箱探究城市發展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實施學校:新北市思賢國小
搭配開關燈、在體驗地墊放上馬桶,思賢國小老師們的小巧思,帶給學生更有感的秘密旅程體驗。
實施學校:臺北市太平國小
一節課也能操作教具箱嗎?太平國小的老師用一節課的時間,帶著五位資優班孩子,操作「那些偷藏起來的秘密旅程」。
實施學校:新竹縣竹東國小
竹東國小的老師們帶全校五、六年級的學生一起走這趟秘密旅程。課程結束時,有的學生想將學習單帶回家,跟家人分享今天聽到的故事⋯⋯
實施學校: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民小學
北新國小的老師先帶著同學討論「人權是什麼?」,並讓學生帶著對人權的思考進入教具箱的情境。
實施學校:金門縣金寧鄉金鼎國民小學
有學生説「生活在這樣的情境,我不如被判死刑還比較痛快」等發自內心的想法。
實施學校:臺北市士林區平等國民小學
當孩子拿到自己因為被判刑的原因是不聽政府的話,小孩子會覺得非常訝異,為什麼不能去反對政府?
實施學校:新北市金山區金美國民小學
課程設計除了教學手冊之外,老師花了更多心裡去營造當時的環境氛圍,例如當學生們站在地墊上時,老師會扮演來帶人出去審問與管理牢獄秩序的士兵,讓學生更能進入肅殺之氣的氛圍中,也會透過這個過程讓大家感受到「必須服從」的氛圍。
實施學校:嘉義縣竹崎鄉中和國民小學
中和國小屬於山中特偏小學,學生學習環境較封閉、資訊較少。學校的學生家長通常也忙於工作,且下山路途遙遠,不容易帶孩子到博物館學習,教具箱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接近議題。
實施學校:彰化縣秀水鄉秀水國民小學
老師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透過影片講解與說明,學生能夠了解背景故事,並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心。
實施學校:臺中市和平區中坑國民小學
在操作教具箱時,老師帶了學生參訪人權博物館,讓孩子進去感受裡頭的牢房,那簡陋且壓抑的氣氛,所以,孩子還能回過神來,投入精神在進行課程
實施學校:嘉義縣義竹鄉光榮國民小學
老師先請同學們描述何謂白色恐怖並描述當時的氛圍為何,同學們均能給出確切的答案。老師亦以社會課本中未仔細介紹的白恐時期審判流程為隙,和大家說明教具箱會帶大家著進到各個流程與事情發生的空間中。
實施學校: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國小學生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真的很陌生,所以要一邊講故事一邊問學生,並試著讓他們融入故事情境之後再問他們覺得如何?
實施學校: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國民小學
老師安排了附加的活動,請學生回家對政論節目進行評析,如果在白色恐怖時期,可能會被判幾次死刑?
實施學校:臺中市北屯區軍功國民小學
在學習了新知識之後,老師便讓學生體驗被羅織罪名和處於監牢擁擠的不舒服,去理解當時受難者的心境和遭遇。
實施學校:台東縣延平鄉桃源國民小學
在教室設置人權圖書角,擺放《希望小提琴》、《來自清水的孩子》、《流麻溝十五號》、《愛唱歌的小熊》、《丁窈窕樹》等書籍,鼓勵孩子們課餘時間自主閱讀,也讓課程更加順暢。
實施學校:北區暖蛇共學中心/北區暖蛇二團
在課程中結合老師自己有感的真實人物,透過具體情節吸引孩子投入,可以讓人權課程的效果更佳!
實施學校:嘉義縣義竹鄉和順國民小學
老師主要是參考教學教案提供的流程,將學生分為故事組及觀察組。在每個環節中,故事組的學生會依照故事敘述演出經歷的事件,待故事結束後,學生會各自分享在整個戲劇操作中的觀察、感受。